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和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,宣钢分院审时度势,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,并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点来抓,积极探索符合形势发展的新路子,在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,采用多种措施抓好就业指导工作,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一是以市场为导向,开设就业指导课。学校面向全校新生开设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》课,面向毕业生开设《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》课,将就业教育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,分阶段、分层次、多形式进行。对新生,主要进行适应性指导和修身养成教育,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,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。对大二学生,主要进行人生观、价值观、择业观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。对毕业生,针对不同择业意愿和择业期望值,开展就业心理咨询等各种就业指导服务。在就业教育指导过程中,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注意实现 “三个结合”,即将就业教育指导与“两课”相结合,与专业教学相结合,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管理相结合,提高就业教育指导的实效。
二是引导学生认清就业现状。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,毕业生数在逐年增加,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同时,用人单位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,内部不断精简人员,使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,“就业难”已成了较为普遍的社会现实。但是“就业难”是相对的,因为在不同的地区、行业和单位,就业率并不平衡,同时社会需要呈多层次多方向性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。为此,该校引导学生了解就业现状,科学分析就业趋势,坚定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信念,不能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,放远眼光,全面辩证地看问题。该校从实际出发,一直把办学目标定在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,立足企业、基层,注重培养‘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’的实用型人才”上,坚持“以实习带动就业、以就业拉动招生”的办学思路,重视抓好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,从而使该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。毕业生在大部分充实到地方企业同时,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等也相继到该校挑选毕业生,且逐年增多,历届毕业生灵活就业率均达95%以上。
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。面对就业市场形势,毕业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,理性选择职业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目前部分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,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,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,把经济收入放在择业考虑的第一位,人为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。为此,该校通过开设选修课、举办专题讲座、邀请老校友回校与学生对话等措施,开阔毕业生的就业视野,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,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,自觉摒弃“我读了书就应有一份正式工作”的概念,破除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,树立“先就业,后择业,先求生存,再求发展”的思想,不放过每一个就业机会,无论工作是否称心,一定要迈出去,才有锻炼和发展的机会,切忌好高骛远,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。